殊途与同归

一图看懂过去20年,中日经济模式的平行与分叉

中国正经历辉煌顶点后的艰难转型,而日本则展现了顶点过后的长期调适。两国都采用了国家深度介入、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型,却因制度、发展阶段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差异,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。本信息图将为您剖析其核心异同与历史镜鉴。

🇨🇳转型中的中国

  • 国家角色:全面强力的指令性干预,以“五年规划”和庞大国企为核心工具。
  • 增长动力:投资-出口双引擎,正艰难转向内需与技术创新
  • 人口挑战:“未富先老”,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应对老龄化。

🇯🇵后泡沫的日本

  • 国家角色:更偏向协调诱导的“行政指导”,模式趋于僵化。
  • 增长动力:从“贸易立国”转向“投资立国”,依赖海外资产收益。
  • 人口挑战:“先富后老”,拥有更雄厚资源应对超老龄化社会。

数据深潜:宏观指标对比

政府债务 (占GDP比重)

日本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政府债务,而中国的债务水平在快速上升,但结构性风险不同。

家庭金融资产配置

日本家庭资产极度保守(现金/存款为主),中国家庭财富则高度集中于房地产,风险敞口巨大。

霸权的阴影:美国因素如何塑造不同路径

日本:盟友体系内的协调

贸易顺差巨大

引发美国经济压力

签署《广场协议》

日元被动大幅升值

国内极度宽松货币政策

为对冲升值影响

催生巨大资产泡沫并破裂

中国:战略竞争下的对抗

贸易顺差与技术崛起

引发美国全面遏制

展开贸易战

抵制单边施压

维持宏观政策稳健

加速技术自立与内循环

维护政策自主性,承受增长放缓

镜鉴:日本为中国提供的四大关键教训

1警惕宏观政策失误

为对冲外部压力而采取的过度货币宽松,是催生资产泡沫的毒药。金融稳定必须置于短期增长目标之上。

2主动为房地产去风险

房地产不能是长期支柱。主动、渐进地为市场降温,远比坐等泡沫猛烈破裂要好。必须果断处置不良资产,严防“僵尸企业”。

3为老龄化社会绸缪

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尽早规划。延迟退休不可避免,建立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至关重要。

4动态调整产业政策

产业政策需动态调整。对成熟产业要放手让企业全球竞争;对新兴产业,国家扶持后要适时退出,避免扼杀创新活力。